1. 目的
1.1 為加強課堂所學
1.2 能激發學生思考
1.3 可鼓勵學生積極地主動學習及培養學習興趣
1.4 讓學生可自我測試自己的學習進度
1.5 鞏固學習效果
2. 注意事項
2.1 給予家課時應有明確的目的及預期的學習成果,而非只為需要有家課給家課。
2.2 應考慮學生在放學後可用的課餘時間。
2.3 家課需因應學習目標及教學所需而有不同的種類/性質。
2.4 老師在分配家課時,應力加以指導,以提高效能。
2.5 小心調配各科家課的次數。務求平均而持續,以免學生在某些日子需做過量的家課。
2.6 家課應設計妥善,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。機械式的練習或偏重強記的家課均不適宜。老師更不應利用家課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。
2.7 家課数量應適當分配。
2.8 老師應對學生的家課作適當的批改,在有需要時給予獎勵表揚。
2.9 如學生有合理原因(如因病缺席或早退者)而不能完成家課,應盡量給予第二次機會。
2.10 學生若常欠家課,老師應及早通知其家長,尋求解決方法。
3. 建議學生每天各科做家課的預計時間
3.1 中文 --- 約 30 分鐘
3.2 英文 --- 約 30 分鐘
3.3 數學 --- 約 30 分鐘
3.4 常識 --- 約 20 分鐘
3.5 佛學 --- 約 15 分鐘
4. 以下是一些不同類型家課的例子
4.1 課外閱讀
教師可因應教學的内容,指導學生如何選取適當的讀物,這個環節十分重要。當學生完成閱讀後,教師可要求他們在課堂上與其他同 學分享書本的內容,或就書本內容與課堂教學的目的或日常生活經歷發表他們的意見,這些學習活動可以訓練學生面對全班同學講話,從而增 強他們用口語表達的信心和能力,並可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。
4.2 蒐集資料
教師可因應教學的内容,要求學生蒐集有關的圖片、資料或模型。此類活動除可提升學生蒐集有用資料的能力外,亦能增加他們對學 習的興趣。
4.3 專題研習
教師可因應教學的內容,將學生分組進行專題研習,以鞏固和深化學生的學習。透過專題研習,學生不但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及體驗分 工合作的重要性,更能培養他們的自發性、解難能力和創意。
4.4 聆聽錄音帶/光碟、收看教育紀錄片及電視節目
教師可讓學生聆聽不同課題的錄音帶/光碟,如故事、音樂及語音等,或介紹學生收看一些教育紀錄片及電視節目,以擴闊學生在不同領域的知識。
4.5 活動花絮
學校為學生舉辦戶外活動或安排參觀時,可要求學生記绿活動的花絮,或參觀時的所見所聞,然後互相交流匯報,以提高學生的觀察 及表達能力。
4.6 專題演講、角色扮演
教師可根據教學内容、社會時事或課外讀物訂定主題,讓學生蒐集有關資料,進行專題演講或角色扮演。至於高年級學生,更可要求他們就有關專題進行辯論。這些活動不但可加強學生的組織能力,亦能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。